close

忠烈楊家將01.jpg

  在此事先聲明,本人對前面一堆有關「楊家將」的戲曲作品,多半只是瞥眼一瞧(包括什麼「穆桂英」的傳奇故事);以及許多導演翻拍的戲劇版本,自己也沒有特別追下去看(包括胡歌主演的歷史偶像劇《少年楊家將》)。不過也正因為這樣,我可以沒有任何成見去看待這部《忠烈楊家將》,除了藉此機會去重新認識「楊家將」,進而產生查詢宋朝楊家將的歷史之興趣;觀看影片的過程中亦沒有什麼包袱,不會去計較「『楊家槍』的部分怎麼少了很多」等類似的問題。(「楊家將只使楊家槍」似乎成為許多人的刻板印象?)

  不過針對于仁泰執導的作品來說,我還是比較推崇他與李連杰合作的《霍元甲》,關鍵在於角色的刻劃,想想那《霍元甲》的種種角色:主人翁霍元甲(李連杰)的宗師蛻變自然不用說!其他如剛正不阿的霍恩第(鄒兆龍)、苦口婆心的霍母(鮑起靜)、一心為友的農勁蓀(董勇)、淳樸善良的月慈(孫儷),甚至是霍元甲最終的勁敵─貫徹武士道精神的田中安野(中村獅童),都深深植入當初觀影的本人心中!

  至於《忠烈楊家將》……比較能留下印象的似乎只有楊業(鄭少秋)、耶律原(邵兵)、佘太君(徐帆)這三名而已,楊家七子的部分受限於片長太短的緣故,猶如「蜻蜓點水」一般,無法給人太多鮮明的印象!火候上不如《霍元甲》、也不如2005年時徐克執導的《七劍》(徐克對於故事中七名劍客的描述,分配的還算平均)。以睽違七年的作品來說,于導這次的表現不算讓人很滿意。 

忠烈楊家將-楊業.jpg

 

忠烈楊家將-佘太君.jpg

忠烈楊家將-耶律原.jpg

  所幸的是,于導在楊家七子身上,還是有賦予各自的風格──鄭伊健所飾的大郎楊延平,明顯是個審時度勢、主持大局的靈魂人物,到後來「一夫當關」的情節顯得特別悲壯;于波的二郎楊延定除了是個愛馬之人外,也是個愛護弟弟、忠於大哥的熱情男兒,看到他後來隨大哥同赴黃泉,不禁有幾絲悵然感;仔仔(周渝民)的三郎楊延安則是木訥寡言,又擅使弓箭常作殿後之行動,簡直是位「沉默的守護者」;李晨的四郎楊延輝有藥癮,愛吃檳榔,常處於亢奮狀態,是名很有個性的熱血青年;林峰的五郎楊延德很顯著的精通醫術在七子中份量頗重最後反常態吃檳榔、與四郎同生共死的熱血情節亦讓人燃到(我喜歡那句「我也想要亢奮~」),再搭配一段七子兒時遊玩的回憶畫面,著實給人一種淡淡的感動;吳尊的六郎楊延昭,便是「由弱轉強」的典型主角,而與安以軒的柴郡主短短的打情罵俏還不錯看!但在以上五位優秀哥哥面前,主角光輝幾乎被分散開來;至於付辛博的七郎楊延嗣……排行居末的往往都是血氣方剛、不知輕重的小孩子囉~前有衝動為六哥出頭錯手打死人(反害到六哥受罰)、後有無頭無腦的跑去向潘仁美求援(沒深思熟慮),甚至招來殺身之禍,算令人婉惜的一名小伙子。

忠烈楊家將02.jpg

  還有「香帥」的楊業在出征前,與徐帆飾演的佘太君那場夫妻談情,那種含蓄且若隱若現的情感掙扎、男女溫存(不要想歪喔XD),並無過於激情的動作,但一段舞動相擁、一場眼神交會、幾句簡單對話,算充分展現一對恩愛夫妻的深厚情意。還有身負重傷的楊業被兒子們所就後,深夜一人獨自在李陵墓前與貌似蘇武的鬼魂那段高深的對談(以上兩位為大漢名將),際遇或有差異,身陷胡人重圍的情境卻是雷同,蘇武詢問楊業「活命」或「守節」的問題,雖間接性的叛了楊業死刑(直接性的死因是他身軀早已被遼人傷得太重),也賦予觀眾一定的反思空間。以上都是小魚認定此片的優點──

忠烈楊家將-楊業(鄭少秋).jpg

忠烈楊家將-楊業佘太君.jpg

忠烈楊家將-楊業之死.jpg

  我認為《忠烈楊家將》並沒有砸了于導的招牌!不過與《霍元甲》相比,確實有所落差,然而于導並無手法失控,仍使得此片有值得一看的價值

忠烈楊家將03.jpg

◎小魚的座右銘:「藝術,沒有絕對的客觀...只有很主觀的美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kinchiu 的頭像
    ekinchiu

    飛魚者的部落格

    ekin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