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腓立比教會是使徒保羅在歐洲第一個建立的教會,位於羅罵帝國統治下的馬其頓省。當時保羅遭受其他同工的攻擊,加上腓立比教會遭到異端的侵襲,憂心之下寫了這卷書信。保羅在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對腓立比教會的關愛與熱情!整卷充斥著滿滿的喜樂,相信看過後的基督徒應深受其感染──

第一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保羅最初的問候,就是對腓立比信徒的感念,肺腑之言,令人動容:「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美好工作的,到了耶穌基督的日子必完成這工作。我為你們眾人有這樣的想法原是應當的,因為你常在我心裡,無論我是捆鎖中,在辯明並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蒙恩。」(腓16-7)正受牢獄之災的同時,仍心繫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姊妹,讓讀者永感銘心。

  保羅還為他們祈禱:「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不斷增長。使你們分辨是非,在基督的日子作真誠無可指責的人,更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仁義的果子,歸榮耀稱讚給上帝。」(腓19-11)愛不等於無知,傳揚福音的道路更需要知識與智慧,就如同「同情」與「同理」間的差距,我們必須在各樣見識上不停地成長,關懷受傷的人時,不應自以為是地去表達「同情」的意見與指教,而是做個聰明的聆聽者,以「同理」的心態去應對。

  拉回正題,保羅除給予腓立比信徒關愛,還展現出堅信不移的決心:「而且在主裡的弟兄,多半都因我受的捆鎖而篤信不疑,越發放膽無所懼地傳道。」(腓114)更言道:「有些人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有些人是出於好意。後者是出於愛心,知道我奉差遣是為福音辯護的。前者傳基督是出於自私,動機不純,企圖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這又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如何,只要基督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腓115-18)這般豁達的心胸,很難想像保羅當時身在監獄?而對基督徒而言,在亂世傳福音是極艱難的!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一般,我們是否能如保羅這樣,時時樂觀以對,淡看一切紛擾?是人生的一大功課。

  保羅還探討著自己的生死觀:「這就是我所切慕的、所盼望的;沒有一事能使我羞愧;反倒凡事坦然無懼,無論是生是死,總要讓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為我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但是,我在肉身活著,若能有工作的成果,我就不知道該挑選什麼。我處在兩難之間:我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為你們肉身活著更加要緊。」(腓120-24)這是相當人性的心境!保羅其實處在一種生不如死的環境,但仍期盼基督在這世上的果效──他想死,卻仍思考活下去還能為主做些什麼;他活著,想與弟兄姊妹共進退的心志表露無遺!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保羅生活在憂患之中,但靠主常常喜樂,直到有一日帶著微笑去見基督。這樣的心靈昇華,非常人所能!

  從第一章來看,保羅很期待腓立比教會未來的轉變:「既然我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留在世間,且與你們眾人一起存留,使你們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為了我再到你們那裏時,你們在基督耶穌裡的誇耀越發加增。」(腓125-26)人只要活著,總是有希望!

第二章:愈事奉愈甘甜

  保羅給予腓立比教會愛的教誨:「所以,在基督裡若有任何勸勉,若有任何愛心的安慰,若有任何聖靈的團契,若有任何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志相同,愛心相同,有一致的心思,一致的想法,使我的喜樂得以滿足。凡事不可自私自利,不可貪圖虛榮;只要心存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部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1-4)這段話對現今基督徒來說,也是很大的警醒!在教會當中,常見自稱「主的兒女」,卻少見人影,對於團契、唱詩等事奉的投入感也是不夠積極,大多疲於事業、玩樂,相信這是基督所不樂見的現象。

  為主事奉的路艱困,保羅當然明白這樣的苦,還是以順服、溫和的心去事奉,同時也以此鼓勵腓立比的弟兄姊妹:「我親愛的,這樣看來,你們向來是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裏,就是我現在不在你們那裏的時候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完成你們自己得救的事;因為是上帝在你們心裡運行,使你們又立志又實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你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好使你們無可指責,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腓212-15

  保羅還打算差遣提摩太過去,給予腓立比教會很大的支持:「我靠主耶穌希望很能差提摩太去見你們,好讓我知道你們的事而心裡德著安慰……但你們知道提摩太事經得起考驗的,他與我為了福音一同服侍,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腓219-22)所謂「名師出高徒」,提摩太跟在保羅身邊,就等同於徒弟一般,二人更是情若父子,先派遣他到腓立比教會,可想而知會是一大助力!

  保羅還把同工以巴弗提的近況告知腓立比教會:「然而,我必須差以巴弗提到你們那裏去。他是我的弟兄、同工和戰友,是你們差遣來供應我需要的。他很想念你們眾人,並且極其難過,因為你們聽見他病了。他真的生病了。幾乎要死。然而上帝憐憫他,不但憐憫他,也憐憫我,免得我憂上加憂。所以我要盡快地送他回去,好讓你們再見到他而喜樂,我也可以減少憂患。」(腓225-28)奮戰的過程當中,身邊戰友一個接著一個倒下,相信是多麼心酸的事!

  從保羅對腓立比教會愛的期許、提摩太以及以巴弗提的近況,很能感受到那份「愈事奉愈甘甜」的精神!再苦、再累,咬緊牙根撐過去,基督會為他們喝采。而在此想敬告現今一些基督徒們:既然已信這道、走在這道,就不要停滯不前,不要停止聚會與事奉,也別抱怨連連,否則淪為「假信徒」的窘境,要常懷喜樂的心,迎接每一天的到來

第三章: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保羅告誡腓立比教會:「應防備犬類,防備作惡的,防備妄自行割的。因為受割禮的,就是我們這藉著上帝敬拜、以基督耶穌為誇耀、不依靠肉體的。」(腓32-3)當時腓立比出現異端學風,難怪保羅會出此言,他還以自己為例,聲稱自己出生第八天受割禮,為以色列民族、便雅憫支派、希伯來人、律法上的法利賽人、迫害教會的人(腓35-6),這是從前的保羅──

  保羅曾經認定的「正義」,卻是主所不喜的「惡事」,因此他聲稱:「只是我先前以為對我是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的緣故而當作是有損的。不但如此,我已把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此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贏得基督……」(腓37-8)保羅以身作則,拿過去的罪惡來提醒腓立比的信徒,實在用心良苦!

  保羅更進一步地勉勵眾信徒,且是主動性的起舞:「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3-14)呼應前面所講,很有「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的味道,此句諺語出自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意思為:「迷途並不太遠,已明白今天的正確而以往錯誤。」與其追悔不已,不如忘記背後所犯過的錯,向著基督的標竿直跑,才是正道。

第四章:喜樂同一

  第四章基本上是祝福,而保羅對腓立比教會依然表達真摯的愛:「我所親愛、所想念的弟兄們,你們就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我親愛的,你們應當靠主站立得穩。」(腓41

  祝福之餘,保羅仍不忘應有的勸導,充滿愛的勸導:「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要讓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那超越人所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4-7)教會最重要的是什麼?不就是「喜樂同一」?若互相心存芥蒂,搞得彼此都不喜樂,教會又談何愛?又談何去面對異端的攻擊?

總結

  從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的思維,可看出他「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的態度,看似跳脫生死的束縛?然而,聖經上的教導有著更高的境地──《腓立比書》正是那超越生死的「喜樂神學」,帶出「生可歡,死亦歡」的美麗天地!

  保羅自抒:「我並不是因缺乏而說這話,因為我已經學會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任何事情,任何景況,我都得到了秘訣。我靠著那家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然而,你們能和我分擔憂患是一件好事。」(腓411-14)有信仰的加持,保羅領略到:肉身死後與主同在,固然美好;生前與同弟兄姊妹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也是美好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kinchiu 的頭像
    ekinchiu

    飛魚者的部落格

    ekin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